SaturdayClub

SaturdayClub

瞬间

  • daodaoshi

    人间观察

    行为经济学

    虚假的所有权:次贷危机中,金融活动者只关注可能获得的权益,单忽视风险

    所有权的积极含义:把医疗保险和普筛结合

    0
    0
    2024-11-19
  • daodaoshi

    人间观察

    意识形态是行为准则

    而身份政治是打标签

    意识形态的溃散从行为准则变为打标签开始

    0
    0
    2024-11-19
  • daodaoshi

    人间观察

    视频从业者必读,下面摘录几条。

    (1)点击率 是最重要的指标,计算公式是点击视频封面缩略图的用户数量,除以看到缩略图的用户数量。

    视频的标题(包括缩略图)决定了点击率,视频必须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。

    《我在家50个小时》是一个很蹩脚的标题,不会有人点击,改成《我吃了50个小时的番茄酱》,就会有点击。

    然后,缩略图是一个人坐在满满一浴缸的番茄酱里面,就比一个人坐在前院,点击效果好得多。
    一般来说,标题越极端越好,《我不喜欢香蕉》不如《香蕉是地球上最糟糕的食物》。

    (2)观看时长 也很重要。Youtube 后台有详细图表,展示每个视频的观看时长百分比。

    上图下方的曲线,就是视频在每个时点留存的观众百分比。可以看到,第一分钟最关键,留存的观众从100%快速下降到66%。

    这就是说,三分之一的观众在第一分钟就放弃观看。上图的这个视频一共有6000万人次观看,但是在第一分钟我们就失去了2100万观众。

    如果我们可以改善第一分钟,呈现更有趣的内容,可能就会少流失几百万人。第一分钟是每个视频最重要的一分钟。

    (3)重新参与。视频的第1分钟告诉观众,他们会看到什么,然后从第1分钟到第3分钟开始疯狂推进故事。

    假设有一个10分钟的视频,讲述一个人在树林里生存了几周。那么,前3分钟不要按部就班展示他每一天怎么过,而要让观众知道他已经生存了多日,唤起用户的情感和好奇心,想看看他能走多远。

    这称为第三分钟重新参与,激发用户的兴趣,期待真正印象深刻的内容。

    (4)视频的中段 是第3分钟到第6分钟,在这里可以规划所有最令人兴奋和有趣的内容,目标是让观众爱上这个故事、人物以及视频本身。

    如果我们能让观众看完视频中段,他们就很有可能看到最后。通常在第六分钟,需要加入另一个非常有趣但需要更多解释的内容,让用户重新参与一次,将故事推动到后半部分。

    (5)视频的后半段。一旦有人花了6分钟看这个视频,就表示对故事投入了极大的精力,很可能会坚持看到最后。

    通常,不太有趣的内容会出现在视频的后半段,但是永远不要发出视频结束的信号,这样观众就不会关掉视频。

    让观众坚持到最后的一个方法,就是保留悬念,比如看看谁能最后赢得10万美元,获胜者直到视频结束才揭晓。所以只要我们不让视频变得无聊得要死,人们很可能会坚持到最后。

    另一个方法是阶梯式展示,比如《我买了世界上最大的烟花》这个视频一开始就展示了所有的烟花,然后点燃1美元的烟花,接着点燃10美元、50美元、75美元、1,000美元、10,000美元、40,000美元、100,000美元,最后点燃一个破世界纪录的烟花。

    (6)总结。人们观看的时间越长,视频的效果就越好,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每一秒都如此执着。

    在视频开始时吸引观众,将内容变成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,让观众投入其中,没有沉闷的时刻,然后在视频结束时以突然的结局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。

    0
    0
    2024-11-19
  • daodaoshi

    人间观察

    俞军产品方法论里有个“暴论”——产品即交易,表达的是人在做一件事的背后一定是付出什么、得到什么,泛化地去看,就是在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下,所有的事情背后都有个经济学考量:这事儿性价比怎么样?

    产品经理之后,我看事情就有这种“冷漠”的理性,最近看到中文互联网迅速崩溃一文,和其中部分观点一致,对现状有些惋惜,但真让我去评价这件事,我表示:合理、正常、非常能接受。

    这件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以前的内容留着没那么多人看,历史内容产生不了多少收益,而互联网也没钱没愿意为一小部分人的情绪价值埋单了。

    包括我在内的互联网遗老,某些时候的自我意识泛滥,会过分把某些个人主观价值较高的东西,去代入到世界上所有人,实际上不过是上个互联网时代的小圈子圈地自萌罢了。

    无论何种怀念、惋惜也好,客观地去评价当前的互联网状态,它给整个中文世界带来的价值就是要远高于上一个时代,也给更多人带来了有趣的世界。

    这不代表这样的互联网状态就是完美,但是,发展的问题始终要靠发展来解决,不愿直白地承认某些显而易见的优点,和不愿面对某些显而易见的问题,没什么两样。

    0
    0
    2024-11-19
  • daodaoshi

    人间观察
    所谓正确的废话,实际就是不断强调某一片面事实,不加因果逻辑,不面对问题,不解决问题,不预测问题,只挑拨或寻求短暂的情绪认同,这类表述在一听一说的场景里太有用了,比如读书、闲谈,太让人喜欢了,但一对多的情景下就是灾难,会把一群人拖进死胡同

    0
    0
    2024-11-19
  • daodaoshi

    人间观察

    当一个道理被人云亦云的时候就,需要额外关注还有哪些是没被说到的, 比如:“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。”

    到底是信息密度爆炸后带来的混乱感,还是与臆想的理论模式存在的偏差,造就了这个结论,鲜有谈及。

    没有原因的结论毫无用处,带来不了未来。不去讨论维持这个草台班子的能量,产生这个草台班子的原因,优化草台班子的路径,甚至到底是不是草台班子,这种结论多数场景只是自我开解、逃避的场面话,到活像把自己当作了一个草台班子,需要警觉。

    0
    0
    2024-11-19
  • daodaoshi

    人间观察

    理想的人类文明的方向是什么?这一直是一个很模糊,很抽象的遐想。今天听到一句话,很棒:如果一个社会的精英只能靠钱、权、色来激励的话,实在太不文明了,低级!野蛮!

    0
    0
    2024-11-19
  • daodaoshi

    人间观察

    有个关于个人价值实现导致性别对立的视角:

    • 男性通过行为表现价值,对男性行为的否定,会打击男性的价值体现

    • 女性通过别人的行为来体现价值,不以女性为行为关注点,会打击女性的价值体现

    这是否是所为“穷养男,富养女”或“男主外,女主外”导致的社会规训,暂不可知,但一部分人否定了男性的行为,直接或间接导致两边自我实现的认知崩塌……

    问题是,由于社会对互惠的底层需求,某一方被冲击影响的程度可能更大

    0
    0
    2024-11-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