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Club

SaturdayClub

瞬间

  • daodaoshi

    有习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人,有习惯发现原因为导向的人,工作中这两种行为逻辑的人似乎很难兼容,在「问题是什么」这个基础问题上就很难统一,前者是立马能凭借直觉往解决方案的地方靠,后者会尽量分析问题产生原因,前者的问题就成了「问题是怎么做」,后者的问题就成了「问题是怎么来」,然后两者都以为自己很理性,都以为自己在回答原来的问题……结果……结果就是鸡同鸭讲

    0
    0
    2023-08-08
  • daodaoshi

    B站率先开始打造搜索AI是我没想到的,我以为这个东西应该是号称“新互联网百科全书”的小红书会先做,B站内容太重,用户的浏览习惯中依赖搜索的部门有那么多么?反观小红书,太合适了。

    0
    0
    2023-07-24
  • daodaoshi

    AI似乎比web3更有落地场景,但泡沫维持的时间未必会更长久,世界更加紧绷了,震荡的频率会越来越快,直到“啪嗒”一声;至于是新技术“啪嗒”出现,还是旧世界“啪嗒”垮塌,这是个问题

    0
    0
    2023-07-10
  • daodaoshi

    工作种类和年限,对一个人的见识和见解有极大的影响,但却不怎么影响智慧和行为方式

    0
    0
    2023-07-05
  • daodaoshi

    沟通的本质在于信息的有效触达,且达到这种有效所需的时间和精力,应该是有个明显高于人们预期的下限。

    0
    0
    2023-06-21
  • daodaoshi

    订阅制付费手游本质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,将卖产品变成卖服务,是人性和商业的双重选择

    0
    0
    2023-06-15
  • daodaoshi

    纯银最新评Vision pro的观点:MR当前体验低不成高不就,是厂商为了打开市场,强行压缩成本的表现,苹果的逻辑是先堆料,第一代产品做加法,反正第一代产品的潜在用户本身可能就不是很突出,先把最高配的放出去看看用户吃哪一套,后续再考虑降本增效。

    我做为产品经理,肯定也喜欢这种逻辑,但考虑实际做公司,又不太行。为什么这么多年其他公司没像苹果一样用这种策略呢?是不想么?答案必然不是,没有苹果这种软硬件都是顶端的厂商做不来类似的尝试,没那个技术力和财力,强行做,上一个死掉的叫锤子。

    0
    0
    2023-06-12
  • daodaoshi

    生成有艺术风格,且无法用人类视角来直观审视特征的二维码,这件事很酷,因为它在AI模仿人类生产力的基础上,发掘出了AI特有的生产物(非严格意义上);此外,这种产物无法被人类直接解读,而是机器生成机器的语言,我很好奇人类是否真的能够发现,某一天机器有了自己的生命形式或者意识形态。

    0
    0
    2023-06-08
  • daodaoshi

    理想主义是一种有益,但容易病变的心理状态

    0
    0
    2023-06-07
  • daodaoshi

    考虑一下,如果把博客作为一个个人产品,做做seo是有必要的

    0
    0
    2023-06-05
  • daodaoshi

    瞬间get!

    0
    0
    2023-06-05